朗逸电动版亮相,能像燃油版一样热销吗?
我认为朗逸纯电版不能达到燃油车的热销程度。我认为大众发*逸纯电动出于两种考虑
网约车以及试水新能源
虽然朗逸在中国销量很好,但是大众做纯电动不是他的强项,做混动他没有丰田胡本田的技术,做插电混动也不是最理想的。朗逸此次退出纯电动版,在我看来,只是大众的一个试水,毕竟以后的新能源不是电动来驱动。如果销量不好,价格相对低廉的朗逸还可以做成网约车。我想大众是这样考虑的
在以后大众还是会以燃油车为主要*内型
价格、续航、电池质保,这三点不能确定之前能否热销无法确定。
大众汽车有深厚的群众基础,不论品质如何销量总是*车企不可企及的;品牌影响力大销量爆好、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用车成本的可控,L*amp;AT的组合体现了质量,所以双离合即使有问题也被掩盖了。
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大众几乎每推出一款车都能异常火爆,但是电动汽车大众晚了十年,没有控制成本的能力仅**充值似乎很难成功。
电动汽车的核心在于续航里程的长短以及电池质保的时间,朗逸EV目前流出的信息都是碎片化,把这些官方信息整理之后大致水平如下:
平台不是MEB电动化专用而是基于燃油版朗逸Plus改款,车身尺寸与燃油版保持一致为4670*1806*1474,仍然是A+轿车,充电口与加油口位置相同;具体配置信息没有数据,不过以大众现有车型判断应不会高。
发动机为前置100kw永磁同步电机,最大马力136Ps、最大扭矩290N·m、极速150km/h,性能如何目前尚未可知,要以朗逸EV的整备质量胡电池类型决定。<*r/>
电池短期内必须用国产动力电池,供应商可以预测为宁德时代;续航工况法预计为450公里,成组能量密度为105wh/kg,容量预计会在60kwh左右。
现在可以大致判断朗逸EV是否能够热销了,朗逸Plus的外观设计相当不错尤其是大*镀铬中网胡多辐轮*是点睛之笔,不过EV版用了非常诡异的白色中网廉价感十足,轮*的造型也没有了复古稳重的气息,EV版的设计感是减分项。
发动机性能不会很强但也不会差,驾驶体验至少要*EA211·1.5L好的多,且电机的稳定性远超过德系的发动机,省心是加分项。不过电池组也许会是很大的减分项,容量***设为60kwh、质保市场按照8年或12万公里计算,以目前的电池技术作为行驶里程较少的家用车在8年内很难突破是衰减*线,有标准制造商则有对策。
而过保之后电池容量衰减速度胡*例会更快的加大,届时不更换电池续航会大大缩水,更换一组电池以大众售后的价格结构,电芯至少可以以1.5元/kwh计算,更换一组电池的成本可能要9万元左右。
所有不提供电池终身质保的电动或混动汽车的共同点:用的时候费用很低、换的时候费用太高。
首先,中国消费者都知道朗逸,这款11年前由上汽大众自主研发的车型最初并不被看好,但后来,朗逸在过去10年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*神车*。很多人问朗逸也什么成功了?其实*是均衡,上汽大众很懂的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,没有配置的堆积,而是恰到好处的给了消费者他们所需要的,而且,价格也合适。
去年,朗逸迎来了一次大换代,全新的平台加上全面越升的产品力让朗逸家族在去年获得了超过50万辆的销量,*在前不久,朗逸家族的累计销量突破了400万辆。不得不说,朗逸在中国真的是成功了。
回过头,我们再看看这周一亮相的朗逸电动版,首先,它也是基于MQB平台,继承了朗逸的全部优势*,*如设计,*如大尺寸大天窗,大空间这些。可能有人会问,大众的纯电动,胡*品牌的纯电动有哪些不一样?那*要说说电动车的核心——三电*(电池,电控,电驱)。首先,电池,锂电池有不稳定性,也正因为这样,锂电池充电宝上飞机有严格的限制,朗逸电动版用的电池,大众做了169项**,国家标准要求的是44项,不仅*多了,很多*的*要求也*国家标准严格,这是***用了德国大众集团对电池安全的要求来做的。其次,是电动机,这台电动机集成度高,源自德国大众技术设计,优点是动力强,能耗低,0到50公里时速加速只要3.4秒,而百公里综合能耗只要13度电,具体感受各位可以去看我试驾体验的文章,这里不展开了。*是电控*,朗逸电动版上运用到了未来在大众MEB平台上才有的部分电控技术,结果*是电控更精准,更高效,更安全。
说了那么多,是车本身,再来看看服务,上汽大众在全国的经销商*已经突破1000家,新能源车的服务体系肯定没的说,营销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,毕竟那么多人知道大众,大众也了解中国的消费者。*,其实*是看售价,消费者合适的价格,那么,这台车应该可以改变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了,毕竟,合资*的电动车,现如今,并不多。
<*r>